——中國電源管理芯片行業發展歷程:電源管理芯片國產替代不斷發展
2000 年以前國內電源管理芯片行業處于萌芽發展階段,該階段企業多以中外合資公司為主,布局電源管理芯片業務。2000-2008 年隨著中國通信及工業等的而發展,國內以圣邦股份、韋爾股份等為代表的優勢企業紛紛成立,國內電源管理芯片起步發展。至 2017 年受優勢企業在電源管理芯片領域研發投入及技術積累的不斷增加,進入市場的發展階段,企業的重視程度、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加,部分企業上市發展。2018 年中美貿易摩擦及芯片 " 卡脖子 " 的制約增加了我國各領域對芯片研發及自主生產能力的重視,電源管理芯片國產替代化推進行業進入快速拓展階段。
——中國電源管理芯片行業發展特征:高壁壘、高風險、需求旺盛
電源管理芯片的進入壁壘較高,新進入者需要面對技術壁壘、產業鏈壁壘等多重挑戰,同時產品的研發成本較大,失敗率較高,容易導致前期投入無法收回,使得電源管理芯片產品的進入壁壘較高。但是,下游需求旺盛驅動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吸引較多的新進入者進入市場。
——中國電源管理芯片行業競爭格局:以國外龍頭壟斷為主
從營收梯隊來看,目前國內電源管理芯片被歐美國家優勢企業所壟斷,以德州儀器、高通、ADI、英飛凌等企業居國內企業頭部。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中圣邦股份、晶豐明源、士蘭微、力芯微、上海貝嶺等幾大企業電源管理芯片業務營收較高,相關業務年營收大于 5 億元,處在國內該領域企業的第一梯隊,競爭優勢不斷凸顯。從市場份額來看,根據各企業電源管理芯片的收入進行測算,國內品牌中,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是圣邦股份、晶豐明源等企業。但是整體看國內排名代表企業的電源管理芯片的企業競爭優勢不突出,市場份額占比不足 10%。
注:市場份額為各企業在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的銷售額 / 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規模測算得出
——中國及全球電源管理芯片行業市場規模:市場空間廣闊
電源管理芯片產業下游應用場景豐富,覆蓋通信、消費電子、汽車及物聯網等各個電子相關領域。隨著新能源汽車、5G 通信、物聯網等下游市場的發展,電子設備數量及種類持續增長,設備電能應用效能管理愈發重要,帶動電源管理芯片需求增長。根據 Frost&Sullivan 統計,2021 年全球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規模約 368 億美元,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規模突破 132 億美元,占據全球約 36% 的市場份額。2022 年全球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規模初步統計超過 400 億美元,以 36% 的市場份額測算出中國的市場規模初步統計為 150 億美元左右。